“脚底板”下的“先行”答案
我的外公是一名地道的老慈溪人,在他年代久远的日记本里,总记录着一些有趣的事儿。这是上世纪80年代,外公日记本里的一句话——“我站在盐碱地里,望着眼前那片海,我用手指着海中央说,如果能在海上架一座桥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走着去上海了”。这是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下,一代人真诚的愿望。而现在,在他手指的方向,杭州湾跨海大桥早已伫立中央。可对这句话,我还是有些不解,若桥真都架上了,哪还需要走着去呢?外公说,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交通工具,去哪儿,都得靠人一步步的走,但只要有路,我们就敢走过去。
我想,外公那代人的“走”,应该是最艰苦的方式,看似一句轻飘飘的“走过去”,背后是说不清道不尽的难与险。但即便如此,他们用脚踏实地的真走,抓住了创新变革的机遇,他们发扬一往无前敢走的气魄,创造了一次次开放发展的奇迹。
老一代人,他们用脚底板走出了变革发展的铿锵足音,而放眼新时代,广大的干部群众们,依然延续老一代人“走”的决心与气魄,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在大街小巷之中留下足迹。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日行三万步,走进群众心中的她。
——网格员日行三万步,撬动基层之治新变革
说到走,我最先想到的是我微信运动里的“步数达人”,我们的网格员——刘阿姨。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脚步。前段时间,小区里因为一个快递站点的设置,邻里间产生了矛盾,有人说建的远太不方便,有人说建的近破坏绿化影响心情,大家争执不下。刘阿姨得知后,一次次上门重新征求意见,并邀请居民代表座谈议事。为了让快递站点看起来美观,她量尺寸画草图,在周围设计了一圈绿化方案,还改了站点的油漆颜色。经她处理,大家都接受了新方案,矛盾也化解了。网格人创新、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走出了基层之治新变革,彰显了中国式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
——检察官跨越千万里,开创司法救助新格局
“无论多远、多难的路我们也得走下去”。这是一个跨越两千公里,让爱回家的故事。在慈溪市检察院办理的一个普通案件中,牵出一对被亲生父母拐卖的双胞胎,远在云南的孩子外公叫老马,是最合适的抚养人选,但因经济条件不好,一度想放弃。为此,检察官跨越千里,赶赴孩子的祖籍云南,开启了一场从未有过的跨省联合司法救助……他们连日走访民政部门,为老马申请民政优抚、民政救助,多次前往当地教育部门,给两个孩子争取长期学费减免。为消除老马的顾虑与心结,检察官们反复登门,联系心理援助师为他做疏导,终于,老马顺利取得抚养权。而这些坚定的脚步背后,是新时代司法机关创新多元救助模式的缩影,我们在检察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用每一个司法案件,传递着检察温情……
——企业家紧跟抢单潮,探寻开放发展新高度
把失去的订单抢回来!这是新时代,关于外贸企业“走出去”的生动实践。今年,是经济恢复后提质增效的关键一年,当很多人还在观望等待的时候,甬商高喊“走出去”的口号,成为全国拼经济、抢订单的领头羊。一位“抢单团”的外贸经理说:“我们带了十多件新样品,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拜访了老客户,在展会上,还与客户们交换了二十多张名片,意向成交额远超预期!甬商走出去拓市场,寻合作促开放,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披荆斩棘,步履不停,再现了走遍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
用脚底板走出的路,其实是八八战略引领下的改革发展之路。新时代,我们用脚步走出了基层治理新变革,用脚步丈量着司法与民的新距离,用脚步践行了开放发展新格局,未来,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路上,我们如何进一步走出“先行”担当?彰显 “示范”使命?答案依旧在我们的脚下——新时代的我们,当砥砺奋进,踏浪前行,方能披荆斩棘,再谱新篇!
作者:慈溪市院 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