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精神内耗,做就行了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不做,就永远不知道结果,也无法进入下个阶段。
很多人也是这样的,要做一件事,比如写文章、写报告、写调研等等,久久不能下手。
他们总是在脑子里想,我要达到这个效果,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做出来的水平不行,会让大家看笑话。还有的人,总想着再等一等,看一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总之就是,严重的精神内耗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到最后什么也没做,事情就不了了之。
实际上呢,你当下能做出来的就是目前你的最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得不到反馈,你就无法进步。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都是要先做再说。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可能走到那一步,需要的资源自然就来了。
做事情效率要高,一上来就要一鼓作气把所有的要件跟组装乐高一样拼起来,然后才是优化细节,完备方案。
创作跟修改其实是两码事。文章是写出来的,但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句话其实说的是两件事。创作跟修改其实是两道工序,在创作和修改间反复切换,是大量的精神内耗,精力耗尽后反而无法完成。
比如你先写第一段,再去写第二段。你先把第一段的东西写好保存后,停留一会儿,再去写第二段。你第二段写了一半,想到一个什么东西,又回头加在第一段里面,第一段改好了,歇了一会儿,再接着写第二段。
两个段落之间来回切换,其实是最累人的事。
不谈写作,做事情也是一样,你在干一项工作的时候,电话来了,跑去跟人做交接。交接做了一半,对方有事情,你就又回来继续工作。有时候只是沟通一个理念,就要费半天口舌。如果在两件或者多件事情中磨蹭一下,一看时间,可能早就下班了。没办法,deadline在前,加快节奏,把手头工作赶紧处理掉。可这个时候deadline就不是第一生产力了,只是让你把一堆工作交上去的勇气。因为只是做完,就已经消耗了你全部潜在完善工作的创意。
快速完成的方法在哪里?不如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整出个初稿。因为初稿可能就消耗了你所有的创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修改。
如果你觉得这个成果不好、不完美,这都是正常的。毕竟你在规定时间内能拿出一个完整的成品稿。至于完美的成果,不仅可能需要你花费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时间,更有可能的是,不是你付出个人努力后就能完成的。完成一件事情,其实是有时间期限的。高质量的前提是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无限期反而没有任何意义。换个角度来说,其实无期限的追求完美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做就行了。
作者:市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郭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