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115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发布时间:2022-06-08
 宁波市民政局 

市十届人大次会议第115号《关于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力度的建议》由我院协同你办理。现将我院的意见告知如下,供答复代表时参考。

近年来,宁波市两级检察机关立足未成年检察工作职能,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下一步主要还将从以下方面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成效:

一、以精细化办案为基础,对罪错未成年人坚持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中主观恶性大、犯罪性质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坚持“宽容不纵容”,依法惩处,管束到位,做到依法应当逮捕的逮捕、应当起诉的起诉充分发挥刑罚的教育和警示功能二是对于主观恶性不大、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依法从宽,实施精准帮教,促进改过自新注重做好重新犯罪预防工作,确保宽而不纵、惩教有度、管束到位。三是对于因行为显著轻微或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未逮捕、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协助开展临界帮教预防工作。进一步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推动完善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要求,规范、细化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四是进一步推动建立专门学校。关于您建议中提到“加快建设专门学校”目前经过前期的共同建议,专门学校建设已纳入宁波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下步,我们将积极加强同妇儿工委联系合作,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我市专门学校以及相关制度建立工作,尽快在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方面发挥作用

二、多样化、多角度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尊法守法意识一是深入推进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进一步推动提升学校法治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实现两级检察院院领导、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人员兼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联合教育等部门建立完善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范,仅市检察院就选派14名富有爱心,热衷未成年人检察事业,有丰富办案实践经验的检察官赴市属14所高中、职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我市两级检察院将继续督促法治副校长认真充分履职,确保法治教育效果,积极协助学校制定法治教育规划、开设法治教育课程,推动提升法治教育和依法管理水平。同时,借鉴、推广优秀经验,鼓励、吸纳其他部门检察人员、志愿者等加入法治宣讲队伍二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将继续依托“百名检察官进校园”等活动,健全完善“法治进校园”工作常态化机制,选派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定期开展法治宣讲。在落实好“法治进校园”的同时,邀请学校师生走进检察院实地“沉浸式”感受检察工作,通过模拟庭审、论辩旁听等,充分感受法治氛围,培育法治思维。三是“线上”与“线下”同步推进,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建立完善优秀讲师团队伍和精品课件库,结合办案,丰富校园暴力、网络犯罪、电信诈骗、性侵害犯罪等热点问题素材,提供菜单式法治教育套餐,供未成年人个性化选择。一方面借用信息化的力量,精心制作微课、漫画、微电影等,在线上通过检察机关“两微一端”、APP等平台以及教育系统平台,呈现法治教育课程,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激发未成年人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不放弃线下传统阵地,编写制作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图文并茂的普法展板,在中小学校、青少年宫等地举办巡展,使法治思维浸润校园与课外生活。

三、加强联动协作,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推动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优化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最高检的部署,我们将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是合理、准确把握是否需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制发“督促监护令”。坚持精细化办案,办案过程中不仅关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监状况,也重视失管失教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情况,找准问题,准确把握、审慎决定是否需要启动家庭教育指导和制发“督促监护令”,做到“应指导尽指导”“应督促尽督促”。注意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家庭实际,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抓好家庭教育指导和“督促监护令”两者的有机融合,并与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未成年被害人救助保护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逐步形成制度规范,切实提升工作质效,更好地推动监护人履职。同时,结合办案,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预防性家庭教育指导,提高监护人的监护意识、监护能力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作用。二是合力落实落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确保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质效,我们将积极加强与妇联、关工委、民政等的联系沟通,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合力,建立运转流畅的工作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将家庭教育指导责任落实落细。同时,共同带动、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工作力量,两级检察机关将通过委托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并鼓励、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强化专业化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稳定、可靠的专家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夯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基础。今年4月,市检察院牵头会同公安、法院、司法、民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已出台实施《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试行)》,下一步将强化落实,各区县(市)检察院也将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关工作制度。

四、注重涉未未成年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大环境建设。一是在办案中进一步贯彻“没完没了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的指示精神。对于学生犯罪、校园侵害类案件,总结特点,剖析成因,发现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持续抓好校园安全建设。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校园安全管理漏洞,采用检察建议形式,督促公安机关加大专项检查和治理力度、抓好刑事案件办理中的行政处罚线索移送机制,做到有线索发现必移加强辍学、流动、留守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管理的监督确保相关法律规定落到实处。推动涉未成年人公共服务领域治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宾馆未对入住人员进行登记成为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或实施犯罪易发场所等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举行联席会议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公共服务场所的监管,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去年6月,市检察院联合未保办、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文广局及市人社局等7家单位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旅馆、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行为的意见》,今年将进一步深化落实,尽力消除安全隐患,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三是推动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同时,对存在的社会治理缺失的普遍性问题,及时以检察建议、专题报告、白皮书等方式,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积极推动源头治理和标本兼治,促进解决案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联系人:陈昉    电话:89386234

 

 

 

                                 宁波市人民检察院 

                                                                                                                                      202252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